在探索社会工作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兰州市红古区引导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到社会福利救助机构,开展社会寄养老人和政府特困供养人员的社会工作,有效缓解了福利救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压力,提升了机构入驻老人和特困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组建社会工作室
2021年底以来,红古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组建了社会工作室,调入一名甘肃省社工督导进入院内和本院1名持证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按照省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精神和要求,规划中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相关管理和奖励办法,逐步确定社会工作开展内容和方式,扩展服务范围,鼓励院内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目前,红古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社会工作室已有1名省级持证社工督导、“金城社工”,1名中级社会工作师及1名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人才队伍逐步形成。
开展社会工作实务
近年来,红古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结合入住老人实际需求,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和个案工作,通过开展“每日一活动”小组活动,组织老人们练习手指操、手势舞,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了老人们的脑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让老人们在活动中互相理解、互帮互助,同时通过每日的视频拍摄发布,搭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链接社会公益资源,邀请甘肃省太极拳协会专业辅导老师到中心开展“太极公益课堂”,每周带领老人们进行太极八段锦练习,进一步督促老年人加强锻炼确保身心安康。
尤其是“饭后百步走”健身活动,鼓励特困供养人员在傍晚走出房间,参加滨河路小游园徒步锻炼活动,增强特困供养人员尤其是残障人员的自我认同,学习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目前,共开展各类社会工作小组活动469场,发布视频693个,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同和赞誉。
实举措关爱老人健康
王某是名视力障碍的特困老人,视力一级残疾、一侧听力障碍,每天为了听新闻,将电视声音调到最大,导致整个楼层都能听到声音,引发其他入住老人的极度不满,总是发生口角。
根据这一情况,中心社会工作师在化解双方矛盾的同时,积极链接区残联争取相关政策福利,不仅为3名视力障碍的老人配发了“阳光读书郎”,满足了视力障碍老人的娱乐需求,还为1名肢体残障人员免费配置了假肢,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同时,链接了红古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为中心老人开展护理工作技能培训,提升中心养老护理员的日常照护和慢性病护理技能水平;通过组织开展“每周共学课堂”,陪伴护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实操培训活动,目前,养老护理人员持证由之前的1人到现在的100%持证,极大提高了中心的养老护理水平。
结合特困老人都存在一定口腔健康问题,中心还持续开展“关爱老人、关注口腔健康”的口腔治疗活动,目前已为9名特困老人进行了后续口腔治疗,为4名特困老人安装了义齿。此外,还链接残疾人康复类社会组织公益志愿者为中心老人开展康复训练评估和养老护理人员康复技能培训,填补康复训练技术领域空白;链接区文化馆、老年大学、学校及公益志愿组织等社会团体的文艺志愿者,为中心老人们送上5场公益演出,极大丰富了入住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