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平安网
首页
热点
女性
男性
育儿
行业
中医
养生
生活
观察
医疗
健康
头条

科普|肩膀疼痛就是肩周炎吗?该如何康复治疗?

来源:东方网时间:2024-08-17 21:51:11阅读量:10801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专业名词称冻结肩,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多发于50岁左右,常常以女性居多,她们不能完成日常的洗漱、梳头、塞衬衣等动作,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59岁的王女士就是一名“肩周炎”患者。此前,她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左肩疼痛,活动也受到了限制。核磁共振显示,左冈上肌腱变性,左肱二头肌腱鞘滑囊炎,盂肱下韧带复合体稍肿胀。她就诊过多家医院,还进行过针灸和理疗,尽管疼痛有所减轻,但肩膀活动改善不明显。查体评估诊断为“冻结肩”,即“肩周炎”。目前,王女士经过超声引导肩关节腔液压扩张配合关节松动术,经三周两次的治疗,肩部疼痛和活动度均明显改善。

像王女士这样的病例并不在少数。而随着肩周炎患者年龄的增加,维持肩关节稳定的肌腱韧带会更加脆弱,一个晾晒衣服的动作就可能造成损伤,继而出现疼痛。

对于肩周炎的诊疗,不少人会有一些误区和疑问,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肩膀痛≠肩周炎

在肩周炎患者中,不少人存在诊疗误区。在发病初期,很多患者会忽视,直至肩痛加重、活动受限,才想到去医院寻求治疗。这类患者在向医生讲述病情时大多会说:“大家都说,肩周炎可以自己康复,摒一摒、熬一熬,或者自己拉拉小区里的单杠就会好的。可是,摒了熬了肩痛更严重了,肩膀更僵硬了,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清洁、洗浴、穿换衣服等日常生活。”

对于肩周炎,不要“轻举妄动”,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恰当的治疗。

首先,肩周炎病程较长,平均为两年,通常分四期。一期:粘连前期、二期:渐冻期(约3-9个月)、三期:冻结期(约9-15个月)、四期:解冻期(约15-24个月)。疼痛主要集中在一期和二期。

一期粘连前期,患者主要会感到疼痛,没有明显活动受限;二期渐冻期疼痛加重,同时活动受限,夜间疼痛明显,通常一个翻身就会痛醒,影响睡眠,而且,这一阶段这种疼痛比较顽固,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药通常作用不大。随着病情的进展,三期冻结期的疼痛感呈下降趋势,但是肩关节活动受限愈加明显,严重者自己梳头都无法完成。此时,有不少患者会想通过爬墙等居家锻炼去改善,但是如果这时的锻炼强度和方式不恰当的话,往往可能继发肩关节损伤,比如常见的肩袖撕裂。

我在门诊中曾接诊过一位肩痛的老先生。起初,他觉得肩膀有轻微疼痛,自我“诊断”为肩周炎,在小区里很努力地拉吊绳锻炼,平均一天五六百次,可是越锻炼越痛,静止状态下也出现明显痛感。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肩袖大面积撕裂。这种情况,保守治疗一般效果不佳,后接受了手术治疗。

因此,大家必须要认识到,肩膀痛≠肩周炎,也可能是肩袖疾病。相比于最常见的“肩周炎”,肩袖疾病并不是一个自限性疾病,症状并不会逐渐缓解。

二、肩周炎如何康复治疗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我们多采用多元化、进阶式治疗,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增加肩关节活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药物、激光、干扰电、关节松动术等等。如果没办法坚持一周2-3次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注射治疗。

有患者就诊时会问:“医生,我打过封闭针,而且肩膀打过好几针,为什么没效果呢?”

其实,这要看药物的注射部位和容量。我们一般会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将最小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精准作用于病变部位,用足够量的液体冲刷整个关节腔内的滑膜和浸润关节囊,如果合并关节僵硬,则采用液压扩张,在关节囊内注射一定容积的液体,以液体压力“膨胀”关节囊,分离关节囊内粘连,逐渐扩张已挛缩的关节囊,从而使关节腔容积得到恢复,达到增加关节活动角度。该方法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报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我们将液压扩张和关节松动术相结合应用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大大缩短治疗周期。

对于难治性肩周炎患者,如糖尿病、肩袖术后继发肩关节僵硬,常规康复和注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则可以采取我们医院首创的“姆瓦”松解术,即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通过该方法治疗肩周炎,患者通常约1-4周可恢复正常肩关节活动。

此外,居家锻炼对于肩周炎患者很重要,科学的锻炼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门诊中,我们也会指导患者回家进行各种自我松动、自我牵伸和肌力训练。

三、生活中如何预防肩周炎?

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其次,应加强肩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比如打太极拳等等,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动量,避免过量运动导致进一步的损伤;最后,警惕容易引起肩周炎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等,发现有肩膀疼痛或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加重病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 More >
头条 More >
聚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