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味甘平。主痎疟,解毒,蛊毒,蛊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猪苓归肾、膀胱经,甘淡渗湿,“利水道”作用较强,可用来治疗各种水湿、痰湿引起的疾患,单用研末调服即有效,如《子母秘录》治妊娠从脚至腹肿,小便不利,以及《杨氏产乳方》治通身肿满,小便不利。
猪苓常与茯苓、泽泻配伍治疗水湿内停的病症,如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下肢水肿、胸水、腹水、淋浊带下、妊娠子肿胎肿、泄泻、湿疟等。五苓散历来都为水肿、泄泻病症的常用方剂,凡属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宣者都可以使用,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畏寒肢冷、渴不思饮等,全方以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肉桂配伍,共奏温阳化气、行水利湿之功。猪苓汤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肾炎、肾盂积水、肾结石、膀胱炎、尿潴留等属于水热互结兼阴虚者,症见小便不利、或小便涩痛、或伴血尿、发热、口渴欲饮、心烦不寐、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等,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五药合方,以利水渗湿为主,清热养阴为辅,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此二方皆出自《伤寒论》,疗效显著,为后人常用。
杨某,女,28岁,肉眼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尽,小腹胀痛,口干口渴,以抗生素治愈后隔一段时间便再次发作,故来就诊中医,自诉喜食辛辣之品,有尿路感染和尿结石病史。余查舌脉为舌红,苔薄白,脉弦滑,诊断为水热互结证,予以猪苓汤原方:猪苓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滑石20克,阿胶15克,并嘱其今后少食辛辣。服药2剂后血即止,5剂后诸症皆愈,半年未再发作。
素有阳虚,感受寒湿,腠理闭塞,脾肾阳气为寒湿所困,以致三焦不利,肌腠不宣,水湿留滞,故遍身皆肿,可见于急性肾炎。余常以五苓散加味治疗,具体用药为猪苓12克,泽泻12克,茯苓皮12克,白术9克,桂枝6克,大腹皮12克,桑白皮12克,陈皮9克,生姜皮9克,麻黄9克。
林某,男,38岁,肝硬化腹水,腹部高度膨隆,腹壁静脉怒张,腹胀难忍,肝脾皆无法触及,下肢凹陷性水肿,肤色暗涩发青,四肢不温,畏寒冷汗出,心悸气促,舌淡,脉沉弦。余认为虽为邪实之侯,实则命门火衰,当需温暖肾阳,阳气伸展,浊阴乃化,予以猪苓30克,茯苓30克,大腹皮15克,熟地12克,巴戟天12克,仙茅10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茜草9克。以100克益母草煎汤去渣煎上方。服8剂后精神渐振,畏寒好转,脉稍起,30余剂后尿量渐增,每日达1600ml,腹胀及下肢水肿减轻,60余剂后腹水基本消失,食量倍增,舌淡红,脉稍弱,遂另拟益肾健脾温阳化气方善后。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治方,只要无明显副作用,常需坚持服用数十剂才能见功,不可轻易动摇,中途而废。
《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为黄疸、小便不利。余常以茵陈五苓散加栀子、熟大黄治疗黄疸型肝炎,黄疸以湿热交蒸而成,湿性黏滞不易速去,故用药不宜过猛,以防急性肝炎转为慢性,只宜让湿热邪气徐徐从二便祛除,故熟大黄只用6克。桂枝有通阳化气,可助膀胱气化,且为诸阴药中唯一一味阳药,有调和阴阳之效,但为佐使,用量宜轻,4.5~6克即可。二苓用量当不低于30克,为茯苓皮亦佳。具体用药如下:茵陈18克,栀子9克,熟大黄6克,猪苓30克,茯苓30克,白术12克,桂枝6克,泽泻9克。
“痎疟”即指疟疾,自《本经》之后鲜有此方面的应用记载。
“解毒,蛊毒,蛊注”指猪苓能解水毒,实则是通过其“利水道”作用来实现的。“不祥”指做梦与水有关,亦反映水湿内停也。
猪苓多糖有抗肿瘤、抗肝炎的作用,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即能扶正,正气得复,就能“轻身耐老”。临床报导宋永刚教授用猪苓入煎剂或食疗治疗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后,不见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反而食欲增强,气力增加,精神转振,体重增加,起到了增长存活时间的作用,这启示猪苓的“轻身耐老”作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认识。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